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臻美讲授风范 提高教学质量(2)

时间:2014-10-08 17:15 点击:
其二,如果两支股票中的每一支都有相当风险,则对它们是否组合都有相当风险; 其三,如果要将两支股票通过投资组合达到不再具有风险的效果,前提应该是它们的风险与效益关系是完全负相关关系即一支有比如说50%的风
  其二,如果两支股票中的每一支都有相当风险,则对它们是否组合都有相当风险; 
 
  其三,如果要将两支股票通过投资组合达到“不再具有风险”的效果,前提应该是它们的风险与效益关系是完全负相关关系即一支有比如说50%的风险,而另一支有50%的效益;或者一支股票的效益大于另一支股票的风险; 
 
  其四,如果被组合的两支股票的风险与效益是完全负相关的,则组合后投资总效益为零,无疑这样的组合没有多大的经济意义。 
 
  其五,如果两支股票虽只有风险差异(甲的风险为50%,乙的风险为30%)但不是风险与效益的负相关差异,则将它们组合起来后,其风险结论就具有相对的或然性即相对于简单平均的组合风险40%而言,单独持有甲的风险低了10%,而单独持有乙的风险反高了10%。如果是一支股票的效益大于另一支的风险,则它们的组合风险结论,同样具有相对的或然性。 
 
  值得说明的是,尽管老师在课尾时间里,通过诸如风险与效益呈负相关关系条件下的股票组合规则、组合投资风险与组合对象数量之间的变化规则等内容讲授,将上述逻辑困惑中的有些困惑予以一定程度的消除,但由于在提出上述论断时,没有打好伏笔,也没有强调学生思考其中的缺陷,教师更没有交待课尾的这些讲授是对上述并不确结论的解读,甚至从头至尾只字不提该项论断中的问题。因此,这样的讲授对解惑的针对性及其效度是不强的。 
 
  臻美这个问题的讲授,可从两个方面努力: 
 
  1. 在提出该论断后,暂不透析上述逻辑困惑,但要打好伏笔(指出该论断并不是投资组合风险的确切论断,它存在较多的逻辑缺陷,至于这些缺陷是什么,待后回答)
 
  2. 在提出该论断后,组织讨论,让学生找出它的逻辑缺陷,然后老师点评。 
 
  例二:有老师在讲授消费者感觉差别类别时,提出了“差别阈限”这一概念并将它界定为刚刚感觉到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的差别量,也称最小可觉差。”这一界定也许是权威性的至少是教材界定。我虽然没有上过消费行为学的课,也没有深入研究过该教材,但我对这一界定至少有三点质疑: 
 
  第一,最小的(感觉)差别量如何界定,是仅指单一方面比如颜色上的感觉差别,还是指某一方面上的某一要素比如色度的差别,或者还是指别的。由于教师对这些问题没有理清,因此必然造成理解的茫然。 
 
  第二,与最小(感觉)差别量困惑相随的问题是,即使我们把“最小差别量”界定清楚了,也还存在下面的困惑:大于最小差别量的感觉差别,或者说在“刚刚”获得的感觉差别的基础上再次获得感觉差别以及它们的叠加,难道就不是感觉差别吗?在将整个消费行为的感觉阈限只分为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的条件下,这种感觉差别既不能归属绝对阈限差别,也不属于差别阈限差别,那它应归属于哪一类感觉差别呢?如果我们提不出一个新的概念,那么“最小差别量”的表达就会产生一个空白,因而就值得修正。 
 
  第三,为什么把差别阈限仅限于刚刚产生的感觉差别。所谓刚刚产生就意味着是在同一时空中产生。而对消费行为起来决定作用的感觉差别更多的和更主要的是在不同时空条件下获得的再认识而形成的差别叠加,而且感觉差别越大,越容易作出购买(买谁不买谁)抉择。否则我们就难以理解消费者为什么要货比三家的购买行为了。 
 
  基于上述三点,我个人的看法是: 
 
  1. 将“差别阈限”概念,创新为“相对阈限”以和“绝对阈限”概念相对应。 
 
  2.“相对阈限差异”:可尝试性地界定为:同一主体在同一时空或不同时空条件下对同类对象物的刺激所产生的感官认知。 
 
  三、传道臻美 
 
  在贯彻成功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学实践中,令广大从事专业理论教学教师颇感头痛的问题是如何在各自的专业理论教学中,自觉贯彻观念、道德和方法素质的教育教学。其实,很多老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作法与这样的要求仅差一步,可就是这一点之差使教学风范大打折扣。 
 
  首先仍以上述“差别阈限”为例说明其中所涉观念、方法教育问题。感觉属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感觉虽然是感性认识的低级形式或低级阶段,但它是一切认识的起源。正因为感觉是感性认识的范畴,因此它必然存在着不能认识事情本质和规律的局限性,能够克服感觉这一局限性的只能是理性认识,所以感性认识必须发展到理性认识。将一观念方法运用于消费者行为上,可以得到的结论便是:消费者不能仅仅依据对商品的感觉差异决定消费行为,否则难免上当受骗。所谓理性消费,就是要将决定消费行为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消费者对商品有了理性认识,才能有效地识别假冒伪劣以及有效避免消费盲从。 
 
  其次,再以“战略目标管理”为例。就责任教师对这一内容本身的教学而言,应该说是相当完美的。但是由于忽略了和其内容十分贴切的观念和方法素质的教育,因此造成这一课的美中不足。一定的战略目标在其实施过程中,或者由于目标制定者的战略意图不能成为企业共识,或者由于目标本身脱离实事求是等原因,因此它可能产生离心力或负能量;相反,正确的战略目标,由于它指明的前进方向,体现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因此能鼓舞人心,激发斗志,进而能产生强大的向心力或是正能量。向心力和离心力,分别好比能量聚变和能量裂变。它们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它们的相互斗争和波浪式发展的总趋势是聚变战胜裂变,向心力战胜离心力。 
 
  另外,该事例中涉及到的战略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经由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途径,这也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群众路线对于企业管理具有普遍意义和制胜法宝的作用。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